为什么大部分码农做不了软件架构师?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技术文档交流 』
最近在知乎上刷到这个问题,其实戳中了很多开发者心里的痛点。 每天写代码、上线需求、修 Bug,好像永远和“架构师”隔着一道隐形的玻璃墙。 为什么有的人能走上架构师的路,而大多数人却停留在“码农”阶段? 这背后并不是运气,而是赛道的差异、思维的差异,以及敢不敢背锅的差异。 一、写代码和做架构,本质上是两条赛道很多人有个误解: “我代码写得很熟练,Bug 修得很快,那是不是就说明我有资格升架构师了?” 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这两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。 就拿支付系统举个例子: 你写了一个转账接口,本地测试、联调都没问题。 可一旦发生网络分区,就可能出现“钱扣了,但没到账”的情况。 这时候问题已经不再是“逻辑对不对”,而是分布式一致性的老大难问题。 对比:码农和架构师思维差异可以看到,本质就是:一个是局部最优,一个是全局最优。 二、CAP 定理:架构师必须踩过的坑分布式系统绕不开 CAP 定理(Consistency 一致性、Availability 可用性、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)。 很多人停留在“听说过”的层面,但架构师一定是“被坑过”的人。 我亲历过一次真实的线上事故:
架构师必须根据业务特点做权衡:
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写代码的阶段,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这种“抉择的痛苦”。 三、微服务拆分:银弹还是陷阱?现在流行微服务,很多团队觉得“只要把单体拆成几十个服务,就算是架构升级”。 我见过一个真实案例: 团队把一个原本的单体电商系统,拆成了二十多个 Spring Boot 服务:用户、订单、库存、支付、通知…… 结果呢?
最后不得不反向操作,把一部分服务重新合并回去。
四、JVM 调优:加机器≠解决问题再说点 Java 开发最容易遇到的坑:GC。 我亲历过一次支付系统的线上事故:
后来深入排查,才发现:
这种问题,写功能的码农可能永远不会接触,但架构师必须能看穿本质,找到根因。 五、为什么大部分人上不去?总结下来,原因无非以下几点:
换句话说,能不能当架构师,不取决于你写了多少年代码,而取决于你能不能跳出“只写功能”的舒适区。 六、如何突破“码农天花板”?如果你真想往上走,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刻意训练:
架构师必修清单七、最后说几句架构师不是“熬年限”熬出来的,而是思维方式跃迁的结果。 真正的考验是:
这就是为什么,大多数码农做不了架构师。 因为这条路,从来不是靠“写得多”,而是靠“想得深、看得远、敢拍板”。 真正的架构师,永远是金字塔尖的那批人。 阅读原文:原文链接 该文章在 2025/9/9 16:27:44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