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在喊数字化,为什么员工就是不配合?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前几天和一位消费品行业的朋友喝咖啡,聊起他们公司最近在推的“数字化改革”,他一脸无奈: “我在外面谈业务时还好,一回办公室就听见老同事抱怨——‘又搞新系统,一天天尽折腾人!’” 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?不少企业老板一开口就是“必须数字化,不然跟不上时代”,可底下员工一听,心里想的却是: “老板又搞新花样,我们工作量又要加,数据还要被盯着,图啥?” 结果往往是——老板冲在前面,员工停在原地,系统上了,流程没变,钱花了,效果没有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其实不外乎这几点: 老板和员工对“数字化”的理解,隔了一条银河 流程不改,系统再好也没用 考核不挂钩,配合全靠自觉 没选对切入点,一步错步步错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几道坎,也聊聊怎么迈过去。 01 当老板谈“效率”,员工听到的是“麻烦” 第一个坑,也是最常见的:老板和员工对数字化的理解,压根不在一个频道。 老板想的是: 员工想的是: 举个例子: “以前贴发票找领导签字就行,现在得拍照上传、填明细、等审批,流程更慢了。” 你看,在员工眼里,数字化 ≠ 高效,反而等于“又多一道工序”。 所以—— 02 流程不改,系统再好也是“空中楼阁” 第二个坑:很多企业以为数字化就是“买系统”,结果流程还是老样子。 比如: 听起来很合理吧?但执行起来呢? 销售说:“我在见客户,哪有空录系统?” 最后系统里数据零零散散,老板打开后台一看,气得直拍桌: “这系统怎么啥也查不到?!” 03 考核不挂钩,配合全靠“自觉” 第三个问题更关键:数字化没有纳入考核,员工自然缺乏动力。 你说要全员用CRM跟进客户,但月底一看: 用不用系统,不影响工资; 那谁还愿意多花时间在系统上?大家当然选择“老办法最省事”。 04 小公司上大系统,一步踏空步步难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:老板追求“一步到位”。 看同行上了ERP,自己也非要搞一套“全模块系统”。 结果呢? 没人会用,也没人维护 流程跑不通,系统变“摆设” 员工嫌麻烦,偷偷用回Excel 系统成了“花瓶”,中看不中用。 05 员工没受益,凭什么配合? 说到底,员工配合与否,取决于两点: 第一,系统有没有让我更轻松? 举个例子: 但如果系统是: 填起来比Excel还麻烦 数据不准确,还要手动核对 跟绩效、奖金没半毛钱关系 那对不起,谁爱用谁用。 那老板该怎么做,才能让员工愿意用、主动用? 关键在于:先找一个“大家都能尝到甜头”的环节切入。 1. 从“看得见的数据”开始 为什么很多公司先做数据看板? 老板能一眼看清业务进展 员工能实时看到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 数据透明,谁做得好、谁在摸鱼,一目了然 举个例子: 后来做了个简易看板,接入订单和库存数据,三张图搞定: 每日成交额 库存周转情况 客服响应时效 一开始大家也嫌麻烦,但用着用着发现: 做得好的人,数据一清二楚,奖金准时到账 做得差的,也没法再找借口 两个月后,没人再提“用回Excel”。 2. 把“数字化”和考核挂钩 想让员工配合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系统数据和绩效绑定。 比如: 客户信息录入完整率 订单处理时效 库存盘点准确率 做得好就奖励,做得差就复盘。数据说话,没人能赖。 3. 先试点,再推广,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中小企业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追求“大而全”。 正确的做法是: 先在一个部门、一个业务环节跑通 验证有效后,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部门 小步快跑,持续优化 成本低、风险小,员工接受度也更高。 最后一句真心话: 数字化不是“上线一个系统”,而是“改变一套习惯”。 这个过程,老板要改思维,员工要改动作。想一步到位,几乎不可能。 但只要你选对切入点、让大家看到好处、用考核推动执行,数字化就能从“老板的口号”,变成“大家愿意用的工具”。 所以,别光喊“我们要数字化”,先问问自己: 我准备从哪个环节开始? 员工能从中得到什么? 我敢不敢用系统数据来发奖金? 如果你还没想清楚,建议先从“一个看板、一个指标、一个部门”开始试水。跑出效果,再一步步扩大。 往期文章 该文章在 2025/11/15 16:59:29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