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止过度思考,像顶级1%的人一样深度思考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: 为什么有些人看似没比自己聪明,却总能快速做出决策、拿到结果? 而自己明明想了很多、准备了很多,却总在“纠结”中浪费时间,最后一事无成。 其实,这里有个bug,就是我们总以为想清楚再做,是在“三思而后行”。 比如,如果我每天想足够多,就能找到完美解决方案,拥有最好的人生。 我以前也这么想,觉得计划周全、反复琢磨,就能更有准备地行动。 但实际上,过度思考从来不是“谨慎”,而是伪装成高效的拖延。 因为我的思考细节太多,体系太庞杂,导致大脑堵住了,没法深入想下去。 顶级1%的人和其他人的区别,不在于智商,而在于用少想+找到更好的框架。 百万粉丝博主Leila教我们如何像世界上1%的牛人那样思考,一共有以下几个方法。 看完后,你可以一个一个来试,不必苛责自己要速成,温柔一些,慢慢来: 框架1 用“但是”代替“或者”,增加能量,减少纠结。大多数人看世界,都是非黑即白的:要么成功,要么失败; 要么好,要么坏; 要么直接放弃,要么咬牙坚持。 但现实生活错综复杂,充满细微差别。顶级1%的人会用“但是”代替“或者”。 简单点说人话,就是他们同时接纳相互矛盾的事实。 具体做法1.遇到纠结时,放弃“二选一”的思维,用“但是”造句; 2.比如“我想放弃,但是还能再走一步”“这比我想象的难,但是我还在学习”; 3.对自己说一句口头禅:“我是个好人,但是有时候也会做坏事”,卸下不切实际的完美枷锁。 我尝试这样做之后,发现不仅那些负面的、消极的感受会减轻,也会让我的心理空间增加一点点,让我转念,然后恢复一些行动力。 这个方法,就像是《只管去做》的作者讲过的神奇提问法。 假如你遇到一个问题,比如为什么我把题、课程视频都刷完了,还是对考试没有帮助呢?与其这样质疑自己,不如想想,现阶段我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,去达成目标。 把那些迷茫的部分,直接跳过去,然后预设自己是可以成功的,这样就会把行动力拉满。 我之前上过一个自课,课里讲说,我们太多人都喜欢做时间管理了,但我们真正该做的,是目标管理。 我们定下一个目标,是让自己达成的,而不是当你发现完不成了,就随意修改目标。 这样你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呀。 “我现在经验不足,但是可以边做边学”这个方法,你也试试? 框架2 逆向思维:不想“如何成功”,先想“如何避免失败”Leila说,识别失败模式比预测成功更容易,因为避开陷阱,能大幅提高成功的概率。顶级1%的人不聚焦“如何成功”,反而聚焦“如何避免失败”。 具体做法如果你总爱过度思考,逆向思维框架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。 框架3 归零提问:摆脱沉没成本,该放弃时果断转身大多数人都沉迷于“沉没成本谬误”: 明知某件事没意义,却因为投入了时间、金钱或精力而坚持错误的决定。 顶级1%的人明白,沉没成本只是学习的代价,真正聪明的选择,是问自己: “如果从零开始,今天还会做这件事吗?” “如果我在这件事上毫无投入,今天还会开始做吗?” “今天还会做这个决定吗?”…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就是时候转向或放弃了。 你不必背负着多年前的错误决定继续前行,你还有其他的选择。 具体做法
舍不得沉没成本,只会错过更多机会。真正的厉害,是敢放弃“错的”,才能遇见“对的”。 框架4 “约束点”:找到1个瓶颈,比瞎忙10件事更有用90%的人都在犯一个错:想同时改进所有事情,结果分散注意力,最终一事无成。 顶级1%的人懂得找“约束点”,也就是那个限制你所有成长的关键因素。 解决它,比做10件小事都能带来突破性进展。 具体做法
2.清空日程,聚焦这个瓶颈,其他事都视为干扰。 我认识一个女孩,她想减肥,每天都做90分钟空腹有氧,下午还找教练上课,却一直没效果。 后来才发现,她晚上总忍不住暴饮暴食,吃蛋糕、喝奶茶,这就是她的核心约束点。 当她停止盲目运动,先聚焦“晚上不暴饮暴食”,每天晚餐后不再吃零食,半个月就瘦了5斤。 职场中也是一样的,比如有人想提升业绩,又学谈判、又做客户维护,却没发现“找不到精准客户”才是瓶颈,才是最该解决的约束点。 大多数人逃避真正的约束点,因为约束点最难解决的问题。 但最难的事,往往也是改变的捷径。 框架5 情绪稳定法则:有情绪时,绝不做任何决定情绪是思考的“绊脚石”,比如恐惧让你不敢尝试,愤怒让你冲动行事,压力让你目光短浅。 顶级1%的人不是没有情绪,而是掌握了一个简单规则: 只在心态平和时做决定,情绪激动时,坚决延迟决策。 具体做法有时候我们做决定,只是为了“快点结束这件事”,这样的心里,很难真的做出好的决定。 而冲动时的决定,90%都是错的,不是要控制情绪,而是要学会“延迟决策”。 就像Leila说的:“无论情绪多么强烈,最终都会消退,我们要等待的是清晰的思路,而不是被情绪左右。” 框架6 时间跨度锚定:坚持够久,比“想得多好”更重要大多数人失败的真相,是“坚持得不够久”。 计划变得艰难、枯燥时,大脑会因为“近因偏差”过分看重眼前的困难,想换方案。 顶级1%的人赢,不是因为他们的计划更好,而是因为他们坚持得更久,他们会用 “数据” 代替 “感觉”,不轻易放弃。 就像很多人学剪辑、做副业,都是因为“1个月没效果”就放弃。 但90%的情况下,不是计划不好,只是暂时变得艰难而已。 真正的优势,是坚持当前的计划足够久,直到它生效。 最后:7天反内耗挑战(今天就能开始)顶级1%的人和其他人的区别,不在于智商,而在于是行动。接下来7天,你可以在每次发现自己过度思考时,就问自己其中一个问题: 也不用比别人更聪明,只要少点内耗,就能跑得更快、走得更远。 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g5Uv8FQ_QMa1fyOAF7EK_Q 该文章在 2025/11/15 17:05:43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