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ginx缓存原理详解:如何提高10倍性能!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技术文档交流 』
Nginx缓存 Nginx缓存,主要指代理缓存、和静态文件缓存。 是通过在Nginx层保存后端响应的副本以减少后端请求、降低延迟和减轻服务器负载的一种技术。
常见缓存类型包括:代理缓存(proxy_cache)、FastCGI缓存(fastcgi_cache)、片段缓存与浏览器端缓存控制(如Cache-Control、Expires)。 缓存能显著提高并发处理能力,改善响应时间,并在高并发场景下增强系统稳定性与可用性。
Nginx缓存原理 Nginx的缓存机制可拆分为四大工作流程:
求匹配与路由:当客户端请求到达时,Nginx按照配置文件的location、proxy_pass等规则判断该请求是否应被缓存以及使用哪个缓存区域(zone)。 缓存查找:Nginx根据计算得到的缓存键在本地缓存存储(通常为磁盘上的缓存目录)中查找匹配项。 后端回源与缓存填充:若缓存未命中或已过期,Nginx将请求转发至后端服务器(回源)。 获取响应后根据配置的缓存策略,如缓存时长、允许缓存的响应状态码与头部决定是否将响应写入缓存。 缓存返回与并发控制:当缓存命中时,Nginx直接返回缓存内容。 在缓存过期但正在回源更新的情况下,Nginx可通过锁(例如 proxy_cache_lock)或并发控制策略,避免缓存击穿。 保障多并发请求只触发一次回源,从而稳定后端负载。
Nginx缓存配置 要让Nginx缓存真正“发挥极致性能”,必须掌握以下四大核心配置。
1.合理设计缓存键与缓存区域 缓存键应包含影响响应的必要要素(如URI、查询参数、Host、特定请求头),避免过度细分导致缓存碎片。 proxy_cache_path 参数需配置合适的levels、keys_zone(共享内存大小)与max_size。 以保证索引效率与存储容量,keys_zone 大小影响并发访问的元数据管理。 2.优化磁盘I/O与缓冲设置 调整Nginx缓冲区大小与临时文件写入策略,减少小文件频繁I/O并提高单次写入效率。 将缓存目录放置于性能更好的磁盘(如SSD)或使用专用文件系统(如XFS)可显著降低延迟。 3.控制缓存失效与回源策略 通过合理设置缓存过期时间(针对不同类型资源采用不同TTL)降低频繁回源; 启用proxy_cache_use_stale与proxy_cache_lock等选项。 允许在后端故障或回源更新期间使用旧缓存并防止缓存击穿,从而稳定服务并减少峰值回源压力。 4.响应头与客户端缓存策略协同 在后端或Nginx层正确设置Cache-Control/Expires,使浏览器端能利用本地缓存,从而减少到Nginx的请求。 此外,可结合缓存分层(如CDN+Nginx)和缓存预热策略提升整体吞吐。 阅读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iNSN1Grpyd0SJ79QB6ktg 该文章在 2025/11/17 15:33:44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