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化≠数字化:为什么你的系统只会展示,不会思考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: 老板满心以为企业“数字化”了 —— CRM、ERP、OA 全都有,数据看起来一清二楚。 可一到关键时刻,问题还是靠人拍脑袋:
没有人能立刻答得上来。 因为这些系统,只会展示,不会思考。 信息化解决“看见”,数字化解决“看懂”信息化的本质,是让信息能被看到; 数字化的本质,是让信息能自己推理。 举个例子: 系统能告诉你“库存是多少”,但告诉不了你“这个库存是否危险”; 能列出“客户名单”,却分析不出“谁是潜在流失客户”; 能做出漂亮的报表,却帮不了你做出决策。 这就像装了监控,却没人分析画面。 我们看见了很多信息,却没有形成逻辑。 为什么系统“聪明不起来”?因为我们设计系统时,目标放错了。 过去的信息化建设,追的是“功能”:
但这些都是“展示层”。 真正的数字化,应该从“逻辑层”开始设计 —— 比如:
这才叫“系统在思考”。 企业数字化的三个层次麦肯锡在《全球企业数字化》中提到:
你可以这样理解: 很多公司止步在第一层,以为“数据多”就是数字化。 但真正的关键在于 —— 数据是否能帮你推理。 从记录到思考的第一步如果你正打算升级系统,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当你能回答这三个问题,你就走出了从“信息化”迈向“数字化”的第一步。 从系统推理,到思维推理其实,不只是系统,人也一样。 很多企业的问题,不在工具,而在思维。 我们记录了太多信息,却没有整理出结构; 我们写了无数复盘,却没形成模型。 所以我一直在探索一个方向: 如何把“结构化思考”变成每个人的习惯。 它不仅是系统的逻辑,更是数字化时代个人的能力。 未来,我会在后续内容中继续分享, 如何从“信息记录”走向“结构管理”, 让每一个知识、项目、客户,都能成为你的“可复用资产”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W6lIvI0WawBHRQFRJHLyQ 该文章在 2025/11/21 16:08:21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